摘要
前不久,新華社播發的一條題為“10種高毒農藥將禁用”的消息,引發了公眾對于“農藥殘留”問題的關注。
內容
“農藥殘留”成最大“餐桌隱患”
蔬菜、瓜果、肉類,這是家家戶戶餐桌上必不可少的常菜。可是,這些東西的生產過程又常常與農藥有千絲萬縷的聯系。可以說,絕大多數蔬菜、瓜果、肉類都多多少少與農藥發生過關系。既然接觸了農藥,就難保沒有“農藥殘留”。農藥施用后,會通過各種途徑直接或間接進入糧食、蔬菜、水果、魚、蝦、肉、蛋、奶中,會造成食物的潛在污染,危害人體健康。食用含有大量高毒、劇毒農藥殘留引起的食物會導致人、畜急性中毒事故。長期食用農藥殘留超標的農副產品,雖然不會導致急性中毒,但可能引起人和動物的慢性中毒,導致疾病的發生,甚至影響到下一代。有權威報告說,“農藥殘留”已成為目前最大“餐桌隱患”之一。
2010 年2月,海南豇豆水胺硫磷殘留事件引發了全國性的餐桌食品安全討論熱潮;今年3月,在河南南陽,由于菜農不合理使用農藥致使殘余高毒有機磷農藥嚴重超標而引發了毒韭菜事件,一時間,餐桌上蔬菜瓜果等食品的安全問題受到了老百姓的熱切關注,“農藥殘留”對于食品安全的危害越來越被納入到百姓的“視野”中。
高效低毒新農藥相繼問世
“餐桌隱患”是各界關注的話題,更是農藥科技研發機構專家們的“心頭痛”。眾所周知,傳統農藥由于毒性較高、用量較大、殘留高、難分解、對環境和施用人員影響大,讓人有些“望而生畏”,“談藥色變”。研發出高效、低毒、低殘留的環境友好型農藥新產品,已成一個全球性話題,更成為從高層決策者,到基層科技工作者的共同心愿和主攻目標。
歷史總是由創造者書寫。我國農藥行業的主要創制和研發中心之一湖南化工研究院,近年來以時不我待的歷史使命感和社會責任感,在以院長王曉光研究員為科技領軍人才,黃明智、歐曉明、柳愛平等博士為學術帶頭人的積極努力下,相繼組建了湖南省農用化學品重點實驗室、國家南方農藥創制中心湖南基地和國家農藥創制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強化科研力量,加快科技創新,取得了一系列創新性的科研成果。特別是自“九五”以來,他們相繼研發出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新殺蟲劑品種硫肟醚和新除草劑品種甲硫嘧磺隆,為我國農藥工業生產提供了一系列高效、低毒、低殘留的環境友好型農藥新品種和眾多先進技術,并成功推廣應用到全國25個省(市)、160多家企業,取得了顯著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從源頭降低了“餐桌隱患”。與此同時,在農藥品種開發與工程化方面,依托強大的科研實力和長期累積的工程化轉化經驗,以及上市公司湖南海利的產業化優勢支撐,在行業技術創新中為氨基甲酸酯類農藥的開發與質量升級作出了巨大的貢獻。十余種氨基甲酸酯類農藥以及環境友好型水性化劑型品種的研制開發和生產技術先后在企業實施后,產品填補了國內空白,質量達國際先進水平,產品暢銷國內外。
多年努力,碩果累累,多項科研成果得到認可,在實現經濟效益的同時還收獲了社會效益,為確保百姓吃到安全放心的餐桌食品提供了保證。“甲基異氰酸酯工程技術開發”項目獲國家發明四等獎,在國內6家企業成功轉化,累計創造直接經濟效益10多億元,社會效益200多億元; “殘殺威技術開發”獲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甲萘威合成技術”、“硫肟醚的創制與產業化”獲湖南省科技進步一等獎;“呋喃酚技術研究開發”獲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中國石油和化學工業協會科技進步一等獎、湖南省科技進步一等獎等等,尤其是呋喃酚的生產開發成功,打破了國外少數發達國家對該產品的壟斷地位,改變了我國農藥克百威所需原料長期依賴進口的局面,實現了自給并出口創匯。
提高檢測技術減少農藥殘留
研發高效、低毒的環境友好型農藥新產品,是破解“農藥殘留”的秘方之一。而不斷完善提高、創新農藥殘留檢測的技術,同樣是破解“農藥殘留”的秘訣。為此,湖南化工研究院在加強新農藥創制與研發之同時,強化了農產品質量與安全研究,先后成立了農藥生物監測研究中心、農藥殘留研究室和農藥全組分分析實驗室,專門從事包括農產品質量與安全領域的綜合性檢驗技術研究工作。以副院長歐曉明研究員牽頭的科研團隊力擔檢測科研工作重任,帶領著一支優秀的農藥全組分分析、生物檢測、殘留檢測、環境行為及應用技術等領域方面的研究人員,攻克難關、銳意進取,不斷完善創新檢測技術,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績。尤其是結合我國國情,牽頭組織國內有關科研單位和高校對一些農產品中農藥最大殘留限量國家標準和國際標準進行了修制定和轉化,解決了長期困擾我國無公害農產品質量的標準問題。
湖南化工研究院先后獲得農業部農藥登記殘留試驗、農藥登記原藥全組分分析試驗、農藥登記田間藥效試驗、農藥登記室內活性測定試驗等資質。近幾年投資2000余萬元引進國內外先進科研儀器設備,擁有國內外先進的試驗設施和分析測試儀器設備,制訂了系列實驗標準操作規范,檢驗水平得到顯著提高,檢驗范圍逐漸擴大。迄今,與包括食品在內的農產品相關檢驗覆蓋范圍已擴大至1000余項,涉及到農藥及有機污染物、重金屬污染和化學肥料等方面。
人才是技術創新的保障,是確保食品安全的重要功臣。湖南化工研究院現有專門從事該領域工作的固定人員有39人,其中具有博士和碩士學位人員11人,中、高級職稱人員27人,占總人數的55%以上,涉及到分析化學、農藥學、植物保護、生物學、有機化學、環境工程等多學科領域的人才。主持承擔了農產品質量與安全方面的國家和省部級科研課題數十項,其中《農產品中農藥最大殘留限量國家標準修制定》、《農產品中農藥最大殘留限量CAC標準轉化》及《農藥安全性監測與評價》等項目的研究得到農業部的肯定與大力支持,為食品質量與安全提供了優秀的技術支撐。
良好實驗室規范(GLP)已經成為世界各國貿易中化學品登記管理過程中數據相互認可的統一標準。一直以來,湖南化工研究院致力于農藥產品與技術的自主創新,不斷強化農藥相關問題的綜合技術研究,建成我國農藥開發與工程化關鍵技術的研究開發基地,與此同時,為了獲得國際農藥實驗數據互認,目前該院正在建設與國際接軌的GLP體系,以提高實驗數據的權威性,更好地開拓國際新市場。
相關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