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澇過后 儀器助力保護居民健康
發布于 2019/08/15閱讀(1105)來源 ltrlw
摘要
2019年8月10日,“利奇馬”強勢登陸我國,給我國沿海城市帶來了巨大的損失。如今,浙江、江蘇等地已經雨過天晴,然洪澇帶來的潛在影響,我們也不得不防。
內容
2019年8月10日,“利奇馬”強勢登陸我國,給我國沿海城市帶來了巨大的損失。如今,浙江、江蘇等地已經雨過天晴,然洪澇帶來的潛在影響,我們也不得不防。
洪澇災害除了有即時性的直接損害,其對人的影響還具有滯后性和延續性的特點。洪澇災害期間,由于大量動植物腐爛、食物變質以及糞便污染等原因,水質被嚴重污染,而洪澇還會令城市排污系統崩潰,大量生活、工業污水反流,加劇水污染。等到洪水退去,各種各樣的細菌、病菌因得不到及時的處理而快速繁殖,就會引發疾病。此外,在洪澇災害下,一些動物的生活環境被改變,如老鼠,它們會盡可能逃到高處,這也就加大了人接觸自然疫源的可能性,從而導致動物源性疾病。
據了解,洪澇過后的一周,是傳染病暴發的高峰時期,腸道傳染病、蟲媒傳染病、自然疫源性疾病、接觸性疾病等尤其需要預防。而眼下時值八月,正是適合細菌、病毒生長的高溫季節,疾病預防更加緊迫。
水是人體不可缺少的物質,因此在洪澇災害后保證受災區的飲水安全是十分必要的。保證飲水安全的重要環節是對水質進行檢測和監測,在檢測環節中,我們可以利用水質分析儀、大腸桿菌測定儀、水質毒性分析儀、高效液相色譜、液質聯用儀等,水質在線自動監測系統、水質常規參數監測儀、水質重金屬監測儀等可以對飲水實行24小時監測。此外,保證飲水安全,也能有效避免疾病傳播。
同時,對災區人民的身體健康也應持續關注。洪災后常見的傳染疾病中,鉤端螺旋體病、流行性出血熱、細菌性痢疾、甲肝、戊肝、流感等都會有發熱現象,家中常備體溫計并常常關注身體情況有利于及時發現病情。而疾病預防中心等部門,也會采用滴血檢測儀、便攜式傳染病檢測儀、傳染病快速檢測試劑盒等儀器對群眾身體進行檢查。
除了以上說到的傳染疾病,食物中毒也是洪澇過后常見的“并發癥”。因此,受災地區的群眾在“吃”這件事上,也需要多多警惕。除了不能喝生水外,災前購買的蔬菜、肉類盡量不要食用,不吃災中死亡的禽畜、魚類,不吃生海鮮,腐爛的東西及時丟掉,瓜果可以在清洗、削皮后再吃,碗筷要消毒后再使用……
在自然面前我們都是渺小的,我們或許無法完全抵御洪澇、臺風,但手握科技力量的我們,也能盡可能減少傷亡。最后,我們也希望自此災害能盡早過去,還沿海城鎮一片蔚藍的天空。
相關資料
上一篇: 食鹽存毒?傳言不可信 儀器破除謠言
下一篇: 方便面吃出全球第一 看科學儀器如何把關食品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