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我國使用了40年的棉花品級檢驗方法即將退出歷史舞臺,取而代之的將是顏色級實物標準。
內容
7月22日,從河北省纖維檢驗局組織召開的棉花國家標準宣傳貫徹會議上獲悉,我國使用了40年的棉花品級檢驗方法即將退出歷史舞臺,取而代之的將是顏色級實物標準。
新修訂的GB1103《棉花 細絨棉》國家標準今年9月1日發布,將于2013年9月1日實施。新標準的落實關系到棉花質量儀器化檢驗指標體系和檢驗方法能否與國際通行做法全面接軌,對于完善我國棉花質量保障體系,提高我國棉花和棉紡織品的競爭力,推動棉花產業健康發展意義重大。
據河北省纖檢局局長陳慶林介紹,棉花標準是具備技術和管理性質的強制性標準,在棉花生產、流通、貿易中有著十分重要的地位。與原標準相比,修訂后的標準改動內容涉及21項之多,其中廢除品級、推行顏色級是標準的核心內容,也是纖維檢測體系與國際接軌的一項重要舉措,更是我國棉花質量檢驗體制改革的一項重要內容。
我國加入世貿后,紡織工業有了飛速發展,紡織技術水平大幅度提高,紡織品對外貿易日益擴大,紡織技術發展對棉花質量性能指標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同時,棉紡企業越來越重視采用儀器化質量檢驗指標實施配棉。棉花原料的質量是紡織產品質量的重要基礎,以往按照感官檢驗的質量指標進行粗放配棉的做法,不但增加了生產成本,還影響了紡織產品質量的提高。
新修訂的棉花國家標準推行棉花顏色分級體系后,將全面實現對大包型成包皮棉的儀器化逐包檢驗,從而全面實現對棉花內在質量的科學、客觀評定,促進我國棉花資源的優化配置和充分利用,促進產業升級、技術進步,降低紡織成本,提高紡織品質量,推動棉紡織工業發展。
中國纖維檢驗局總工程師徐水波說,研究棉花顏色分級體系的主要目的,就是要將現行的棉花品級“三條件”,即成熟程度、色澤特征和軋工質量進行拆分,以滿足對大包型棉花的各項質量指標全部實行儀器化檢驗的需要。能否盡快廢除棉花品級檢驗,順利推行棉花顏色分級體系,關系到棉花質量儀器化檢驗指標體系和檢驗方法能否與國際通行做法全面接軌。
河北作為我國大的產棉區之一,區域內的棉花全部是細絨棉。修訂后《棉花 細絨棉》國標的實施,是推動該省棉花產業發展的有利契機。
據相關專家介紹,新標準對棉花產業發展的益處體現在3個方面:推動農業生產發展;滿足棉花流通多方需要;推動棉紡織工業發展。當前,在棉花種植面積不可能增加較多的情況下,提高棉花單產和品質就顯得尤為重要。新的棉花標準將棉花質量儀器化檢驗方法,以及對棉花內在質量的考核放在了更加突出位置。有利于引導農業部門培育優良品種,有利于引導棉農多種優質棉,引導棉花收購實行優質優價,從而達到促進棉花品種改良、品質提高、棉農增收的目的。
據悉,河北省纖維檢驗局在標準的修訂工作中發揮了重要作用。該局從2005年開始參與國家棉花顏色分級檢驗研究工作,經過近8年努力取得的研究成果得到了中纖局的充分肯定,2011年中纖局批準河北建立全國首家國家顏色級標準研制中心,承擔我國棉花顏色級實物標準制作發行的具體工作。
據了解,由中國纖維檢驗局牽頭、聯合相關部門部署的全國GB1103棉花國家標準宣貫和檢驗技術培訓工作,日前分別在河北、湖北、新疆3地展開。
相關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