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態環境部:優化科研儀器配置 發布生物多樣性保護戰略與行動計劃
發布于 2024/02/05閱讀(387)來源 ltrlw
摘要
生態環境部:優化科研儀器配置 發布生物多樣性保護戰略與行動計劃
內容
作為最早簽署和批準《生物多樣性公約》的國家之一,我國始終高度重視生物多樣性保護工作,并將生物多樣性保護融入生態文明建設全過程,與綠色發展、減污、降碳、脫貧等協同推進,在就地保護、生態保護修復、監督執法、國際履約合作等方面取得積極進展,走出了一條中國特色生物多樣性保護之路。
我國幅員遼闊、陸海兼備,獨特的自然地理環境,復雜多樣的氣候類型,孕育了豐富而又獨特的生態系統、物種和遺傳多樣性,是世界上生物多樣性最豐富的國家之一。與全球生物多樣性受威脅因素一致,中國我國生物多樣性也受到自然生境喪失與破壞、自然資源過度利用、環境污染、外來物種入侵和氣候變化等因素的不利影響。
近日,生態環境部會同相關部門編制了《中國生物多樣性保護戰略與行動計劃(2023—2030年)》(以下簡稱《行動計劃》),以有效應對生物多樣性面臨的挑戰,全面提升生物多樣性治理水平,切實支撐美麗中國和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建設。
發布《行動計劃》是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對生物多樣性保護工作決策部署的重要舉措,是全面提升生物多樣性治理水平的科學指引,是作為《生物多樣性公約》第十五次締約方大會(COP15)主席國持續推動“昆明—蒙特利爾全球生物多樣性框架”(以下簡稱“昆蒙框架”)落實的切實行動。
行動計劃明確,到2030年,生物多樣性喪失趨勢得到有效緩解,生物多樣性保護與管理水平顯著提升。至少30%的陸地、內陸水域、沿海和海洋退化生態系統得到有效恢復,至少30%的陸地、內陸水域、沿海和海洋區域得到有效保護和管理,陸域生態保護紅線面積不低于陸域國土面積的30%。
到2035年,形成統一有序、結構連通、動態調整的全國生物多樣性保護空間格局;到2050年,全面形成綠色發展方式和生活方式,建成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美麗中國,實現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美好愿景。
《行動計劃》作為國家生物多樣性保護總體規劃和《生物多樣性公約》履約核心工具,明確了我國新時期生物多樣性保護戰略,部署了生物多樣性主流化、應對生物多樣性喪失威脅、生物多樣性可持續利用與惠益分享、生物多樣性治理能力現代化等4個優先領域,每個優先領域下設6至8個優先行動,廣泛涵蓋法律法規、政策規劃、執法監督、宣傳教育、社會參與、調查監測評估、保護恢復、生物安全管理、生物資源可持續管理、生態產品價值實現、城市生物多樣性、惠益分享、氣候與環境治理、投融資、國際履約與合作等內容,為各部門、各地區推進生物多樣性保護工作提供指引。
生態環境部將會同相關部門在國務院加強生物多樣性保護工作協調機制的統籌領導下,深入推進《行動計劃》落地實施,細化實化政策措施,加強跟蹤調查評估,強化對地方的指導,共同加強生物多樣性保護,為全球生物多樣性治理、推進“昆蒙框架”目標實現作出中國貢獻。
其中,《行動計劃》中提到加強生物多樣性科技基礎設施建設,優化配置大型科研儀器等科研設備,完善資源庫、樣本庫、數據中心、觀測站和重點實驗室等科研和轉化應用平臺,推動科學數據管理和資源開放共享。
優化科研儀器配置,可以提高生物多樣性研究的效率和質量,為保護工作提供科學依據和技術支持。根據科研工作的實際需求,合理配置各類科研儀器。應當重視科研儀器的更新換代,及時引入新技術和新設備,以滿足生物多樣性研究的新需求。同時,應加強科研儀器的操作培訓和技術支持,確??蒲腥藛T能夠熟練使用儀器,提高研究工作的質量。
與此同時,《行動計劃》還明確,開展生物多樣性融資基礎現狀、存在問題及面臨形勢研究,從財政資金支持、社會資本參與、市場化交易、改革激勵政策措施、發揮集體行動的作用、協同氣候融資等方面提出保障國家生物多樣性戰略行動實施的融資渠道和規劃計劃。
相關資料
上一篇: 兩部門聯合發布國家循環經濟標準化試點示范項目通知
下一篇: 兩部門聯合發布國家循環經濟標準化試點示范項目通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