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農業部門的相關規定,目前生豬進入企業屠宰抽檢的比例為3%~10%,但河南省肉類行業協會副會長劉承信向記者透露,迫于外界的質疑,河南眾多企業現在已對生豬逐頭檢測“瘦肉精”;而雙匯集團董事長萬隆23日也就“瘦肉精”事件首度公開表示,將汲取教訓,對生豬進行逐頭檢測。有投資人士算了一筆賬,稱僅此一項費用,雙匯集團每年就將增加檢測成本6000萬~7000萬元。
濟源雙匯“瘦肉精”事件,或將成為肉制品行業發展史上的分水嶺,令所有企業都將面臨更高的檢測成本壓力。
濟源雙匯被曝使用“瘦肉精”后,除了雙匯發展股價大幅跳水以外,整個肉制品板塊也受到拖累,在港股上市的雨潤食品和在納斯達克上市的眾品食業等企業市值大量蒸發。而近日《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在河南溫縣、獲嘉等地多個村莊走訪時發現,當地生豬市場已受到巨大沖擊,豬肉銷售量明顯下滑,眾多養殖戶也開始憂心生豬價格下跌。
日前,河南省濟源市畜牧局透露,濟源雙匯食品此前發現的19頭“瘦肉精”疑似陽性生豬中,有17頭已經得到確認,剩余2頭排除。記者實地探訪中發現,濟源雙匯食品有限公司目前仍處于停產整頓階段。從3月17日宣布召回市場流通產品起,濟源雙匯已召回肉制品2000多噸、冷鮮肉70多噸。目前,仍有產品從外地召回,雙匯集團可謂損失慘重。
雙匯會不會像三鹿集團因受三聚氰胺事件影響而破產?對此,河南肉類行業協會副會長劉承信認為,雙匯集團雖然在經濟上損失較大,品牌聲譽受損,但還不至于破產。劉承信表示,此次事件中,并不是雙匯在飼養過程中使用了瘦肉精,只是部分養殖戶使用瘦肉精,而雙匯和有關質監部門在監管上存在問題。
此外,濟源雙匯是雙匯發展正在實施的重大資產重組中的擬注入資產,占整體擬注入資產估價的7%。有分析認為,事件發生后,可能會影響雙匯正在謀劃的重組進程。也有人猜測,處在重組階段的雙匯發展有可能“壯士斷腕”,重處濟源雙匯,使其不至于拖累整個雙匯集團。肉企自有生豬基地嚴重不足
目前,河南政府相關部門對“瘦肉精”的排查仍在持續,而越來越多的消費者也在提出質疑:瘦肉精在豬肉行業究竟是潛規則還是個案?瘦肉精會不會成為下一個“三聚氰胺”?
據劉承信介紹,河南是中國最大的生豬養殖基地,近年來眾多肉類企業發展迅猛,但自有生豬基地不足,快速發展的企業便采取了“公司+農戶”的發展模式,從農戶手中大量收購生豬。在這樣的背景下,河南生豬養殖戶規模迅速擴大,出現了村村農戶競相養豬的情況。但是,由于鄉鎮級畜牧站工作人員無法達到專業配備,加上很多沒有編制、工資低,這直接導致生豬在源頭上容易出現問題。而農戶在利益驅動之下,也很容易產生包括飼養瘦肉精在內的現象。
據業內人士分析,自己養殖生豬的企業在整個加工產業中占比太低,這是整個行業里存在的重大問題。目前,我國2.2萬多家生豬企業中,5萬頭以上的規模化養殖占比連1%都不到。根據雙匯2009年財報,集團現有屠宰產能2000萬頭左右,但其生豬大部分都不是自己養殖,主要來源為對外收購,自建生產基地產能占比不到5%。
從事肉制品加工的金鑼集團相關人士也透露,2009年前后集團領導層決定自建豬場,自繁自養種豬、商品豬,今年第一批商品豬已經出欄,未來自繁自養的商品豬數量將達到200萬頭,但也僅占其年屠宰量的20%左右。
記者多方采訪了解到,目前整個豬肉加工企業大都存在供應缺口,雖有屠宰、加工與銷售的優勢,卻缺乏養殖這一重要源頭環節,這直接導致無法控制生豬質量問題。營銷專家李志起直言,目前生豬養殖屬于全國緊缺資源,各地肉類加工企業均在瘋搶收購,使用“瘦肉精”現象絕非個別。企業檢測成本或將劇增
日前,在河南督導調查的農業部畜牧業司副司長王宗禮向媒體坦承,全國每年出欄生豬在6億頭,面對如此大的數量,“只要是抽檢自然會有漏洞”。而“瘦肉精”事件的發生,正暴露出了整個監管鏈條上存在的缺陷。迫于外界壓力,廣泛采用“公司+農戶”發展模式的國內肉類企業,如何杜絕讓“瘦肉精”流入,守住生豬進廠這扇至關重要的大門?
根據農業部頒布的規定,生豬進入企業屠宰,采用最基本的鹽酸克倫特羅檢測生豬,抽檢比例標準為3%~10%。而“健美豬”事件被曝光前,肉類企業采取的抽檢比例多為最低標準,如濟源雙匯公開表示,其生豬抽檢比例僅有4.5%。有食品專家對此表示,除非逐頭檢測,否則無法保證豬肉食品安全。
劉承信向記者證實,根據他掌握的情況,自“健美豬”事件發生以后,河南各大肉類企業都害怕“瘦肉精”流入工廠,幾乎是對每頭生豬進行檢測。“如果長期這樣檢測下去,企業成本會大幅增加,像雙匯、雨潤這樣的大企業,檢測成本每年或將增加上千萬元。”
3月23日,雙匯集團董事長萬隆就瘦肉精事件首度公開表示,事件對雙匯是一次深刻教訓,雙匯下一步將會大力發展養豬業,增強產業鏈上下游的控制力,“出去的生鮮肉,一定要逐頭檢查,確保食品安全。”
對此,九鼎德盛投資顧問有限公司董事長張保盈算了一筆賬,認為目前市場上一張“瘦肉精”的檢測試紙需要5~6元,像雙匯集團這樣的大企業,去年屠宰生豬近1400萬頭,逐頭檢驗將增至1200萬的檢測量,僅試紙一項每年就要多增加支出6000萬~7000萬元。
“如果短期不能從源頭上解決‘瘦肉精’問題,就必須加大生豬進廠檢測比例,增加“瘦肉精”檢測品種,而這筆費用將會給企業造成巨大壓力。”劉承信表示,基層部門應該從源頭上斬斷“瘦肉精”滋生的土壤,這才是節約“瘦肉精”檢測成本的最好手段。新聞鏈接“瘦肉精”檢測卡銷量暴增每經記者朱瓊華發自上海
3月24日,記者在對河南、湖南一些食品監測設備公司進行采訪時發現,各公司均出現了檢測卡供不應求的狀況,各公司也都乘著這個機會不斷擴大生產量。河南一家食品檢測設備公司負責人向記者透露,平常瘦肉精檢測卡銷售量非常小,有一定的技術含量,是一個較冷的行業,“目前國內這類食品檢測公司上規模的也只有10多家。”
突如其來的“健美豬”事件,讓經營食品檢測設備的公司生意頓時火爆了起來。3月15日上午,河南知微生物科技工程有限公司王總經理怎么也想不到,公司用于瘦肉精檢測的檢測卡訂單一下暴增了十倍。
記者登錄淘寶網時發現,不少商家在售賣“瘦肉精檢測卡”,價位在8元到720元不等,不少網店的銷售量還不錯。對此,王總經理介紹,“瘦肉精檢測卡”有兩種檢測方式,一是尿檢,快速方便;二是肉檢,這需要專業劑量儀器,需要將肉絞碎,并攝取一定的量才能檢測。對于普通家庭來講,用“瘦肉精檢測卡”檢測鮮肉恐難以達到目的。